首 页 | 运河概况| 党建资讯 | 运河在线 | 领导言论 | 时代先锋 | 干部工作 | 基层党建 | 组工信息 | 电教园地 | 党的基本知识 | 经验交流

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北京市西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4月15 【字体:

    北京远郊的西地村――一个让人很容易产生联想的地方:偏远荒芜,长满杂草的穷蛮之乡;枯木横生,乱石满岗的萧索之处;夕阳西下,晚霞漫地,田野山间流光溢彩的魅力之地……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对面不相识,疑是外来人。

  西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坐落在房山区琉璃河镇,从明朝建村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六百年的岁月。直到十年前,她始终像是一块古生物化石,除了平添无数年轮的印迹,几乎没有留下变更的记忆。村民都还记得:201户人家形成的村落,所有的村巷和通往外界的村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烂泥地,晴天,马车驴车拖拉机一过,尘土飞扬,行人只能掩鼻侧面,村民则门窗紧闭;雨天,泥泞不堪,迈出家门一步都要穿雨鞋,走亲访友的人都不愿意来西地。比这更糟糕的是,由于村子里没有相应的生活设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柴禾秸秆满街乱堆乱放,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腐臭的味道;到了夜间,连一盏路灯也没有,走在村街上磕磕绊绊是常事,如果你是外地来的客人,不熟悉路况,摔个跟头跌个跤也不足为怪。更要命的是厕所,据说一个外地投资商人看好西地的土地,想来这里经营生态农业,因内急要如厕,绕着村子转了一圈也没看见一处可以蹲下去的地方。情急之中受人指点钻进一户村民家中,结果差点被熏晕倒。自然,这个项目是黄定了。

  对西地村民家中的厕所,有民谣是这样说的:“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半天”。如此脏乱的地方,自然没有人喜欢,村里的姑娘小伙子,哪怕外出打工住工棚,也不愿呆在家里,有点门路的,甚至举家外迁,那些拿着钱找地方投资的商人自然是不会来了。

  经济的落后导致村民无所事事,环境的脏乱导致民风蛮悍――打架斗殴,偷盗赌博,邻里吵架等事件此伏彼起,村委会成了“灭火队”。

  西地村的历届班子都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也为此伤透了脑筋、磨破了嘴皮、跑细了双腿,向上级要项目,请商家来考察投资,贷款建厂房……仍然没能走出贫穷、脏乱的两难境地。到1997年,一个201户人家的小村欠帐180多万元,相当于每位村民欠债2700多元。年底,邻村来讨债,把村里唯一值钱的一台联合收割机开走了。

  一条路,修到家,天晴下雨都不怕;西地村,变化大,百姓生活骑快马。

  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命运。

  李海军临危受命。那时他经营着一片五亩多地的果园,一家五口人年收入近三万元,在西地,这已经是一份不薄的收入了,而且不用操心不担责任,想早起就早起,想晚睡就晚睡,日子过得自由自在。然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不允许他选择,镇长书记找他谈话,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和深情期盼,都使他意识到必须迎接挑战,去面对一个百废待兴的村庄:巨额的债务;投资上百万因环保不达标停产的化工厂;村民的增收;环境的脏乱差;不和谐的干群关系……当村党员大会以高票推举他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时,沉甸甸的责任超越了被信任的激动。就职大会上,他动情地说,既然大家选择了我,我将竭尽全力改变村子的面貌,让大家尽快走上富裕之路。李海军开始了自己的支书生涯……

  一切从头做起。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当村里最后一盏灯暗下去的时候,李海军和村委会的同志都还在村街上转悠,紧张地思考着村子的出路;不知有多少个白天,当村民们围坐在自家的炕头,享受着冬日温暖阳光的时候,李海军还带着村委会的同志在挨家挨户地串门,倾听村民对村子前途的建议。渐渐地,一条富民强村的道路清晰起来,那就是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筑巢引凤,让大量闲置的劳动力充分就业。可是,改造的资金从哪里来?银行的贷款至今未还,借村民的钱也没有着落。他召集村民大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大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村集体欠村民的集资款,从每年上缴的土地承包费里按30%的比例扣除,没有时间限制,直到扣清为止,其余70%必须上缴由村里统一支配。李海军没有想到,村民们是那样通情达理,没有一个人提出异义。他的眼睛湿了。

  但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李海军打起了那些成材的杨树的主意,他向区林业局提交了伐一亩补种两亩,5年内使全村绿化面积翻一番的报告。区林业局同意了他的意见。

  卖树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谁出钱多就卖给谁。李海军万万没想到,他这样做会把自己的亲兄弟得罪了。有一批树,有人出价8万,弟弟出价5万,并找到那人让他退出竞标。李海军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弟弟,连夜去河北把人家请回来。树以高价成交了,跟弟弟的怨也从此结下了。好心的村民劝他没必要为了集体的事把手足情生分了,毕竟血浓于水啊。但李海军没有退路,他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弟会理解他的。

  那些日子,李海军就像一个小商贩,什么能挣钱他就干什么,怎么干挣钱多他就想什么,而且一分一厘紧紧地攥在手里,从不乱花,攥够一百块就往银行里存。到镇里区里开会办事,一律骑自行车,不论散会再晚,他也要赶回家吃饭,从不舍得在外花一分钱。与此同时,他积极向镇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争取获得资金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区交通局领导被他感动了,答应给予政策支持,镇政府也同意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1998年,西地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壮举开始了――把村域内的所有烂泥路铺成石子路。一时间,拖拉机、手推车、男女老幼纷纷涌上工地,义务出工挖地基,挑土石方,浩浩荡荡的场面让李海军深受鼓舞――就凭这士气,就凭这人心,西地村前途无量!2004年,连接镇域内主干线的一条宽7米,长4000米的柏油路破土动工。铺油的时候正赶上中午,村民们连饭都顾不上吃,扶老携幼,聚集在道路两旁,要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年轻人甚至放起了鞭炮。50多岁的村主任回忆说,我生在西地、长在西地,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比过年过节做寿娶媳妇都热闹,家家户户倾巢而出,那些欢声笑语都是从村民们心底绽放出来的啊!

  西地村终于有了自己的路。紧接着,一条5000米的环村路、3000米的田间路和20000米通往各家各户街坊路相继被水泥路取代,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造型各异,花卉果木点缀其间,俨然一处乡村公园。昔日的农家厕所也被水冲式厕所代替,垃圾污水都有了专门的处理站。村绿化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5%。

  村民们看到家乡的变化,却无法感受李海军内心所经受的煎熬。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那段往事,他都会双眼发潮,声音哽咽:为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谁要价最低他把工程包给谁,还天天守在工地不准人家偷工减料;上级的拨款迟迟不到位,他就蹲在人家办公室门口不走;为了不让工程停下来,他连夜外出找亲戚托朋友凑齐了15万元支付材料款……

  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004年底,红芷苑手袋厂落户西地,实现年产值150万元。村里妇女基本实现了就业,早上去工厂领活,晚上交活,计件工资,不但挣了钱,还照顾了家庭。一个普通妇女仅编织一项每月收入就达1000多元。接踵而至的投资者使西地成了香饽饽。涂料厂开始了生产,印刷厂的机器发出了隆隆的轰响,原来每亩80元的土地承包金猛然涨到了800元。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西地。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把目光转向市场、网络、职业培训和改善自身生活方式和质量上,无事生非的人少了,婆媳邻里关系融洽了,村风民俗焕然一新。

  到2006年,西地村被北京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他们以“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为载体,按照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标准完成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五改(改水、改厕、改电、改线、改能)”工程,集体经营收入达到57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村民家家安装了太阳能和宽带,户户用上了环保清洁的秸秆生物燃气和符合标准的自来水。

  我有吃你有吃,我有穿你有穿;老幼无欺,共建和谐农家园。

  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党中央的政策,也是西地村村民最切身的感受。重残人孙金花一家就是政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她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失去了行走能力,丈夫也是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李海军当选支书后,很快免除了像他们这样的几户残疾家庭的土地承包费,并在子女上学、医疗保障上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2000年,身残志不残的孙金花不愿坐享集体的照顾,打算办一个养鸭场,却苦于既无场地、又无资金。李海军知道后,二话没说,就以自己的名义为她在银行担保了2万元的贷款,然后将村里一块空地拿出来,用从村小学里拆下来的旧砖替她盖起了鸭棚。两口子一个动脑、一个动手,夫唱妇随,把鸭场经营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2003年,通过调查,孙金花发现肉鸽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决定改养鸽子。村里又帮她引进种鸽,联系销路。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发展,目前年出笼肉鸽10000余只,纯收入达35000多元。她致富不忘集体和乡亲,主动向村里提出上交土地承包费,取消全家的低保,还指导20名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她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都有报效社会的责任,如果没有村委会的帮助,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像我这样的残疾人是不会有今天的。

  近些年,西地村一直把帮助和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医疗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了以“就业带动救济,救济促进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就业机会,对个别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行全方位救济。村里有家95年从霞云岭乡采空区搬迁过来的董姓村民,一家5口,两位老人已年逾古稀,3个子女虽已成人但全是智残人。村里除每人每年给600斤粮食外,还承担了水电气和合作医疗的全部费用,并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董老汉感慨地说,我们一家的遭遇是不幸的,但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村庄、有这样的村干部,我们又是幸运的、幸福的。

  如今,西地村迎来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一个全新的生态农业项目即将落户村里。我们相信,西地人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西地这块土地会让人萌生更多缤纷绚丽的联想。
 
 
(责任编辑:郑光魁)

2017 中共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冀ICP备14007551号-1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办公室:yh3053520@163.com 组织科:yh3053688@163.com 干部综合科:yh3053519@163.com
研究室:yh3171150@163.com 电教中心:yhqdj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