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汝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范培顺
湖南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总人口40万,辖19个乡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实现在湘粤赣边际区域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善于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队伍。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努力把党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开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新局面。
一、紧扣形势要求,建立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效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从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入手,全方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建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带头参与各项重大培训活动,县委按季检查和研究部署干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纪检、宣传、统战、人社、财政、教育、党校等部门及各乡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制度化的长效管理体系。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将全县在职干部分为三类进行培训:市级以上调训的干部,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送训;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村“两委”主要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调训;一般干部及其他农村干部,由县人社局及相关主管部门和乡镇负责组织培训,县委组织部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切实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一人一档”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坚持“谁没学就调谁学”和“重点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紧缺干部加紧培养”的原则,确保五年内每一名干部至少轮训一次。严格干部培训纪律。凡在培训中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对参训人员实行“四不”处理,即当期不结业、年内不调动、年终不评优、当年不提拔,对调训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和呈报提拔任用干部资格。积极运用培训结果。出台《干部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办法》,每名干部的基本学分为100分,把干部学分情况及时归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依据。这些举措,激发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体系。将干部教育经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部门投入、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巩固了县、乡、村三级培训阵地,确保了各项培训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二、着眼发展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培训干部
紧紧围绕汝城长远发展来谋划落实干部培训工作,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一是走出去求学。多批次组织基层干部到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考察学习和办班培训。2011年5-6月份,县委着眼乡村党组织换届,投入经费240万元,由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亲自带队,分三批组织600名县乡村干部到华西村进行异地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华西归来话汝城”大讨论大宣传活动,让这次培训所产生的效应持续放大深化。同年还选送33名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组织23名乡镇党委书记和340名村(居)支部书记分别参加了省、市集中培训。二是请进来讲学。2009年以来,县委开设干部教育平台“濂溪讲坛”,相继邀请广东省委讲师团团长、教授曾凡光,时任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王鹰柏,中央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朱雄全、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等省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企业家,举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可持续发展、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族文化与政策等各类专题讲座。每期濂溪讲坛均借助电视、网络等平台向全县延续播放,听学对象覆盖上万干部群众。三是主体班轮训。把县委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有计划地开设主体培训班,重点加强对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党外干部以及村干部的培训。2011年,全县举办科干班3期、中青班1期、党外领导干部班1期,新任村干部班4期,共调训干部1228名,其中培训村(居、社区)干部690名。近三年,主体班调训干部达3265人次,调训人员规模逐年加大。四是专题班集训。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培训班,将培训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各个层面。2011年,举办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公务员调研能力、行政事业性收费、办公室系统业务知识、《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安全生产、保密知识、扶贫开发等19期专题培训班,共培训干部3600人次。五是运用现代媒介创新教学。近年来,全县以农村远教站点为依托建立“远教课堂”310个,开展远教培训3250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万余人次;以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为基地开办“农家课堂”320个,组织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办班授课,培育经济能人型村干部1286人;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开设“手机课堂”,全县710多个基层党组织运用手机信息平台,发布党课信息7100多条,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咨询服务1300多人次。六是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2008年以来,县委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选派643名村干部参加了电大教育。着眼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2011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以“民营企业管理与发展创兴”为主题的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投入培训经费60万余元。近几年还组织各涉农科局一把手和乡镇长到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办班培训,重点学习国际国内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先进经验,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培养人才。七是加强岗位实践培训。2011年,围绕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注重结合干部的特长特点,共选派219名科级干部参与各项中心工作,让他们在应对急难险重的实践工作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按照开放式干部培训思路,近3年还选派62名优秀干部到上级党政机关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选派135名年轻干部下乡进村挂职,在培养干部的过程中注重发现人才,大胆启用人才。
三、注重学以致用,大规模培训干部取得明显成效
汝城通过大规模培训干部,促进了广大干部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升,全县上下比拼赶超、科学跨越的氛围越来越浓,加速发展的势头日益强劲,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学而知不足,解放思想有新境界。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特别是强烈地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华西学习回来后,一位乡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华西之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为官一任就应当造福一方,汝城发展不快的根源应从我们身上去找。我们要学习华西人实事求是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压奋进,加快发展。”有位村支书感叹:“到华西才晓得自己做得不够,一定要解放思想,苦干实干,把村里的发展搞上去。” 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建设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打造开放汝城、活力汝城、生态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的共识和一致行动。二是学而知不精,创先争优有新成效。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进取的意识,更注重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博纳众长、奋发作为,努力用工作的成效对组织负责,用发展的实绩向群众交待,有力提升了各项工作创先争优的水平。据统计,2011年全县先后有7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79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319项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在市级以上获奖的工作比上年增加273项。三是学而知不力,科学跨越有新气象。通过大规模培训干部,全县上下人心思进、思发展,干部队伍迸发出强大活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和干群精神风貌不断改善。2011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先后引进了太平洋集团、大唐集团、中化集团、方大集团、高岭集团、香港华鹤公司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规模过百亿元。争资立项工作位居全市前列,2011年全县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177.55亿元,规模创历史之最。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干部队伍建设”公众评价中,汝城跻身全市全省先进行列,干部队伍的形象和作风得到广大群众认可。
(责任编辑:李放)